始于:1979年

SAHK Jockey Club Elaine Field School的校徽

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

SAHK Jockey Club Elaine Field School



學校簡介

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SAHK Jockey Club Elaine Field School)是位於大埔區的一間肢體傷殘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約5,600平方米(學校), 約3,200平方米(宿舍),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總學額可達180個,2020/2021年度已批名額為120人,該校辦學宗旨是學校為「香港耀能協會」轄下的其中一所特殊學校,學校秉承協會的辦學使命及宗旨,以「引導式教育」理念為腦麻痺、身體弱能及多重障礙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全人發展,令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參與及貢獻社會。


學校背景

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創立於1979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校長是孫友民先生,校監是梁詠詩女士

該校校訓是「立己立人 達己達人」

該校辦學理念是「學校為「香港耀能協會」轄下的其中一所特殊學校,學校秉承協會的辦學使命及宗旨,以「引導式教育」理念為腦麻痺、身體弱能及多重障礙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全人發展,令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參與及貢獻社會。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29(包括:校長1名,副校長1名及教師27名)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29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19人、領有學士21人、碩士8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0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79.6, 當中言語治療師3人、職業治療師3.5人、物理治療師3.5人、社工26.2(包括:學校部:2.2名及宿舍部:24名)、教育心理學家0.4人、護士7(包括:學校部:2名及宿舍部:5名)、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4人、實驗室技術員1人、物理治療助理2人, 其他專業人。


班級結構

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的班級結構分為3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和延伸班。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1班,小二1班,小三1班,小四0班,小五1班,小六1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1班,中二1班,中三1班,中四1班,中五1班,中六1班。廷伸班班級數為1班,總計全校共開12班。

班級結構備註:
2022/2023年度共開辦12班 (小學:4班;初中:4班;高中:3班);學生名額120名。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學校校舍及宿舍以「無障礙」理念設計,藉以提高肢體障礙學生主動學習及獨立生活的能力,設施包括自動門、升降機、輪椅斜道及不同的輔助工具等。此外,除了課室、輔導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綜合科學實驗室、電腦室、科技與生活室、多媒體學習中心、圖書館、多用途室、學生活動中心及禮堂等基本設施外,學校更設有言語治療室、復康運動室、職能學習室、社工室、護理室、智能家居、探索學習園地、感知花園、攀石牆、賽馬會動感樂園等。另外,學校亦聯同鄰近的中小學共建一個三千多平方米的多功能環境教育與有機種植園及探索學習園地等,作為戶外環境教育基地。


學費

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校車服務費:(每年分11期收取)大埔市中心每期$505;大埔市外圍每期$605;新界北區市區每期$707;新界北區市郊$807;活動車費由$25至$59。膳費:每餐$16。雜費:全年$240。堂費:全年$300。宿舍部收費:宿費:按教育局規定,七日宿(每年分12期收取)每期$616,五日宿(每年分11期收取)每期$440。


校車服務

服務範圍包括大埔、粉嶺和上水等地區。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
學校名稱(英):SAHK Jockey Club Elaine Field School
校長:孫友民 先生
校監 / 校管會主席:梁詠詩 女士

地址:新界大埔富忠里1號
電話:23489506   傳真:23402657
電郵:jcefs@sahk1963.org.hk
網址:http://www.jcefs.edu.hk

更多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5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大埔區特殊學校 | 大埔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大埔區補習班資訊

此頁搜尋關鍵字: elaine field school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校車服務費:(每年分11期收取)大埔市中心每期$505;大埔市外圍每期$605;新界北區市區每期$707;新界北區市郊$807;活動車費由$25至$59。膳費:每餐$16。雜費:全年$240。堂費:全年$300。宿舍部收費:宿費:按教育局規定,七日宿(每年分12期收取)每期$616,五日宿(每年分11期收取)每期$440。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校舍及宿舍以「無障礙」理念設計,藉以提高肢體障礙學生主動學習及獨立生活的能力,設施包括自動門、升降機、輪椅斜道及不同的輔助工具等。此外,除了課室、輔導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綜合科學實驗室、電腦室、科技與生活室、多媒體學習中心、圖書館、多用途室、學生活動中心及禮堂等基本設施外,本校更設有言語治療室、復康運動室、職能學習室、社工室、護理室、智能家居、探索學習園地、感知花園、攀石牆、賽馬會動感樂園等。另外,本校亦聯同鄰近的中小學共建一個三千多平方米的多功能環境教育與有機種植園及探索學習園地等,作為戶外環境教育基地。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29
特殊教育訓練:
19
學士:
21
碩士:
8
博士:
0
教師總數:
29(包括:校長1名,副校長1名及教師27名)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3
職業治療師:
3.5
物理治療師:
3.5
社工:
26.2(包括:學校部:2.2名及宿舍部:24名)
教育心理學家:
0.4
護士:
7(包括:學校部:2名及宿舍部:5名)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4
實驗室技術員:
1
物理治療助理:
2
其他:
專業人員總數:
79.6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0
小五:
1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1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1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小學:中文、英文、數學、普通話、常識、電腦、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科。初中:中文、英文、數學、普通話、生活與社會、公民、經濟與社會、基本商業、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中國歷史、電腦、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科。高中: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選修科目──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音樂科及應用學習。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本校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代表、獨立人士、教職員、家長及校長組成,共同為學校制定政策、統籌、監察及檢視學校服務,並按「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及「學生表現」四個範疇,組成各個科組,推動學校發展,為學生提供適切及優質的教育和復康一體服務,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全人發展。
教與學
1.以引導式教育原理整合學科學習、治療訓練和生活日程。2.整合學生認知、體能及社交發展,為學生提供德、智、體、群、美、復康六育均衡的課程;本著「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提供主流、調適及綜合課程;著重四個關鍵項目(德育及公民、閱讀、專題研習、資訊科技)、共通能力及生涯規劃的發展。3.應用引導式教育原理於教學設計中。4.跨專業團隊的協作教學。5.通過專業團隊設計課程內容、討論學生的個別需要及學習進展。
支援輔導服務
1. 訓輔組分別提供個別、小組及全校性之訓輔支援予學生。2. 由教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治療師攜手發展學生的培育工作。3. 學生訓輔工作兼顧預防、發展及支援服務。4. 以家校合作方式輔助學生的全面成長。5. 藉各治療團隊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復康訓練。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1. 心智和體能發展並重,以多元能力塑造學生成長,使之成為有能者。 2. 訓練學生善用身體肌能,發展獨立自主能力,並接納自我形象。 3. 引導學生藉課外活動開拓視野,發展潛能,培養健康生活模式。 4. 鼓勵學生參與體藝比賽,發展多元才能,加強自信。 5. 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服務活動,以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 6. 為學生作離校前準備,使能適應未來的工作、生活及成人角色。 7. 提升學生的研習及解難能力,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8. 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創造力和溝通技巧。
課程政策
根據教育局的指引,在「同一課程架構」理念下設計課程。課程分為主流、調適和綜合課程,以八個學習領域、九種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及復康元素組織課程,並以多元化的學習策略,讓學生掌握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及技能。此外,我們為每一位學生訂定「個別學習計劃」(IEP),照顧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發展學生的個人潛能,達至全人發展。
課外活動
1. 活動多元化,關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提升自信與獨立。2. 配合高中課程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其他學習經歷」,並把學習經歷記錄在學生的學習概覽內。3. 透過多元智能、參觀、服務、生活體驗活動、欣賞表演和參加比賽等,引導學生探索個人的性向和興趣。4. 舉辦共融活動,促進傷健學童的彼此認識和接納。
資訊科技支援
1. 遠程教室:為因臥病在床、經常覆診而缺課,或因交通問題而無法參與校外舉辦講座的學生而設。透過簡單的配置(例如iPad或有視象鏡頭的手提電腦)和互聯網,學生便能進行實時課堂,做到「停課不停學」。 2. 課堂互動:對於身體弱能的學生而言,單單到黑板前回答問題,也可能花上一至 兩分鐘的時間,利用電子白板的互動性及結合平板電腦的便携性,學生便可以在座位或輪椅上互動地參與學習。另透過虛擬實境學習園地及探究式的學習策略,學生能從互動的環境中作體驗,讓學生能親身經驗整體的學習歷程。3. 溝通及復康:平板電腦對於身體弱能的學生,不只是一件學習工具,也是他們的眼、耳或口。有言語障礙的學生能運用平板電腦的語音合成功能在課堂上參與匯報;有視障的學生可運用攝影及放大功能察看巴士站的巴士號碼;使用輪椅的學生能運用平板電腦上網搜尋交通網絡資料及商場裡的無障礙設施及資訊。
轉助醫療服務
1. 本校設有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及護理服務,為學生提供個別及小組訓練、由新界東醫院聯網醫生主診的骨科匯診等輔助醫療服務。2. 本校會安排學生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牙科檢查和各類防疫注射,密切監察社區的傳染病及更新各項預防措施。3. 本校會與政府醫院義肢矯型部及坐姿門診部緊密聯繫,協助學生訂造合適的輔助用具。
未來發展
展望將來,本校會持續發展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職員照顧學習多樣性的能量;也會發展正向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抗逆力;還有,本校會持續優化校園環境,創造多元學習空間。
其他學校特色
本校已於2008年8月30日成立法團校董會,以提升本校對不同持分者的問責和校政的透明度。此外,家長教職員會也會定期舉行會議、聚會、講座及家長活動,並出版家教會通訊《玲聲》,家長義工也會到校協助學生進行活動。

聯絡資料

其他大埔區學校